(摘自1997年以琳書房禱告日誌,蒙允使用)

傜人

分布:廣西、湖南、廣東、雲南

人口:2,130,000

宗教信仰:祖先崇拜,圖騰崇拜,自然崇拜,鬼神崇拜

傜人聚居於廣西、湖南等地,以農業為主。因居地不同,支系達二十多個,服飾差異也很大,普遍講究頭飾,尚黑色。男子到十五、六歲接受「度戒」儀式,取得成人地位。山區傜人多住人字形屋,有的也住吊腳樓。傳統節日是「盤五節」、「達努節」。傜人的黃泥鼓舞在民族舞蹈中獨樹一幟,銅鼓則是白褲傜權力的象徵。嗜飲酒,大傜山的傜人用候鳥製成的「鳥醋」別具風味;此外,還盛行「打油茶」。巴馬傜堪稱是中國的長壽之鄉。

 

禱告:

  1. 求主拯救二百一十三萬的傜人靈魂脫離撒但勢力捆鎖,彰顯十字架的恩典和大能。

  2. 傜人多居於高山,分布較廣,願他們和漢族肢體接觸時都能悔改信主。

  3. 解放前,宣教士在傜人地區從事相當多的事工,建立了教會。求神繼續差遣合祂心意的人去服事傜人同胞,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教會。

 

 

布依人

分布:貴州

人口:2,600,000

宗教信仰:多神崇拜,祖先崇拜,鬼神崇拜

布依人分布在貴州,農耕稻作,多依山傍水而居,住欄杆式房屋或半邊樓式的石板房。他們的蠟染久負盛名,但蠟染藝術因地有別。服裝多為青、藍、白色,未婚少女喜用頭巾將髮絲束起,上著對襟短衣,下穿百褶長裙或長筒褲,穿戴圍裙。「浪哨」(亦叫「玩表」、「坐表」)是男女青年的主要婚戀方式,婚後女子有「不坐家」習俗。節日較多,「查白歌節」規模盛大。布依戲有生、旦、大王,武將等分工,是戲劇藝術的寶貴遺產。布依人喜吃大米飯、狗肉,嗜酸辣,好飲酒。

 

禱告:

  1. 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名,敗壞一切迷信崇拜對布依同胞的迷惑及束縛。

  2. 求主親自拯救、買贖屬祂的眾靈魂,使其成為敬拜真神的子民。

  3. 願聖靈感動漢人的教會為布依人的福音化懇切禱告,並求父神差遣宣教士到該民族中,完成主願人人都得救的心意。

 

 

侗人

分布:貴州、廣西、湖南

人口:2,500,000

宗教信仰:祖先崇拜,泛靈信仰;目前約有二千人信主

侗人主要居住於貴州、廣西等省,以稻作為主,盛產香禾糯米。他們住在杉木為材料的欄杆式建築;以古鼓為外形的多面體的寶塔,是侗寨的特色。每到節日,男女老幼多在鼓樓前踩歌堂或看侗戲。風雨橋上有廊有亭,是建築藝術珍品。侗人衣飾尚黑,喜歡戴銀項圈,盤髻,多著半長對襟衣,長褲,繫圍裙。侗人歌曲大多為多聲部男女聲混合唱法,是極珍貴的民歌遺產。「行歌坐月」是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方式。侗人喜歡鬥牛、搶花炮。有吃生魚、「打油茶」的飲食習慣。

 

禱告:

  1. 求主繼續在侗人中作拯救的工作,使該族早日福音化。

  2. 苗人肢體是侗人的福音使者,求神大大使用他們,使他們更加忠心事主。

  3. 特別為兩位侗族牧師禱告,求主恩膏他們成為祂話語的最好出口。

 

 

毛南人

分布:廣西

人口:約80,000

宗教信仰:多神崇拜,祖先崇拜;目前約有三千人信主

毛南人聚居於廣西西北部,以農業為主,耕種梯田。擅長畜養菜牛,毛南菜牛肉味鮮美。他們居住在欄杆式房屋。重陽節有敬老習俗,這一天也是「南瓜節」。正月十五的「放鳥飛」是奇趣橫生的節俗,農曆五月的「分龍節」則為祭祀節。毛南人的石雕藝術高超。男女喜穿藍色和青色的對襟襯衫,女子戴花竹帽。喜吃五彩糯米飯和「毛南三酸」──酸肉、酸螺螄、酸菜。傳統婚喪禮儀要請法師作招魂等法事。女子有婚後「不落夫家」的習俗。此外,毛南人行「買水」浴屍的喪葬禮俗。

 

禱告:

  1. 求神憐憫和眷顧八萬多毛南人的靈魂,施行大能的拯救。奉主的聖名拆毀魔鬼借虛無的崇拜對毛南人的捆綁,使人們從迷信中得釋放,信靠真神。

  2. 求主帶領本族的三千名基督徒,堅固他們的腳步,使他們奉主的名傳揚真理的道。

  3. 求主興起對本族福音化有負擔的僕人,特別在差遣壯族同工牧養毛南教會。

 

(本文摘錄自香港聖徒裝備事工中心所出版的「大使命禱告手冊」,蒙允使用)